18年1月1日起,資管產品征收增值稅,已是鐵板上釘釘的事了,執行中可能會碰到的問題以及有待明確政策,已經有很多專家進行了論述。這里想探討一下資管產品征收增值稅后,對所得稅帶來的一些影響。
一、資管納稅人確認對所得稅影響
將資管產品管理人作為資管增值稅的納稅人,最大好處簡單可確定可操作。資管產品增值稅納稅人的確認,不影響資管的所得稅納稅人的確認。
資管產品所得稅主體。資管產品本身不是所得稅的的納稅人,在明確資管產品簡易征稅時,已將合伙型基金、公司型基金等排除在外。所以按簡易征收增值稅的資管產品,主要是契約型等所得稅上的納稅導管。
資管產品管理人所得稅主體。資管產品管理人,主要有公司型和有限合伙型。公司型管理人,將資管管理服務收入并入企業所得額計繳所得稅。管理人采取合伙形式的,其管理服務收入按合伙所得稅“先分后稅”原則,由各合伙方繳納所得稅。
投資人所得稅主體。資管產品投資人是所得稅納稅主體。投資人是公司型法人的,其從資管產品分回收益,計繳企業所得稅,能享受免稅優惠的,按有關規定享受。投資人是個人的,應按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,但其中有許多尚需明確空白。
資管產品征收增值稅以及納稅人的確認,不影響資管的所得稅征稅機制和納稅主體確認。但資管產品征稅也會給所得稅帶來一定影響,主要有:信托公司、基金公司等管理人,將本不屬于本公司的收入開了普通發票并申報增值稅,其開票收入、申報的增值稅收入會和所得稅收入有明顯差距。資管產品增值稅管理規范后,有很多人擔心,下一個會規范的是會不會是投資資管產品個人所得稅管理。中間征收了一道增值稅的投資收益,其收入屬性有沒發生變化?
二、銀行業貸款利息的發票問題
資管產品運營過程中發生的增值稅應稅行為,以資管產品管理人為增值稅納稅人;運用資管產品資產發放貸款取得利息收入,應按照“貸款服務”繳納增值稅。理論上,信托公司、基金公司、資管公司等管理人,從今年1月1日起,在申報繳納增值稅同時,也應該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給下家。
全面營改增后,銀行等金融企業已是增值稅納稅人,在提供貸款服務時應該開具利息的增值稅發票。但由于種種原因,到目前為止,還有部份省的銀行等機構拒絕開具利息普通發票。這給稅務機關提出了新的挑戰,信托公司收的利息開普通發票了(還不是自己利息),基金公司也開了,連資管公司也開了,銀行再不開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了,這幾碗水如何端平,是擺在稅務機關面前一個現實問題。
三、資管產品的貨款服務增值稅如何與所得稅上混合性投資對接?
國稅總局13年41號《關于企業混合性投資業務所得稅處理問題的公告》,規定同時符合5個條件的“假股”,按照實質重于形式,可判斷為所得稅上的“實債”。實際操作中,能完全符合5個條件的“假股”幾乎沒有?;鶎佣悇諜C關也陷入了“放寬沒依據有壓力,不放壓力也很大”的被動局面。
資管產品征收增值稅后,似乎給解決這個困境,從門縫里透了點亮光?!靶磐泄径及促J款服務繳了增值稅,我都拿到了貸款的利息發票,你憑什么說這是股權投資,你憑什么不讓我在所得稅前扣”?面對較為簡單的“保本即貸款”增值稅政策,所得稅上是堅守,還是適當放棄?這又是所得稅管理上一個大大的難題。
Copyright ? 開葉網 備案:湘ICP備2021009981號-3 網站地圖 加載用時:0.2716秒